遍开文明之花共赴文明之约
时间:2025-07-14 13:30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陈凯星 王攀 吴涛 赵紫羽)文明是历史的交响,精神是时代的强音。南海之畔风云激荡,珠江之水滚滚向前。《深海》《咏春》《雄狮少年》等文艺精品竞相涌现,280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遍地开花,每五个广东人里就有一个志愿者……岭南大地开遍文明之花,南粤儿女共赴文明之约。

  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

  今年6月15日,台风“蝴蝶”登陆粤西,茂名信宜贵子镇中和村的女干部刘名芳半夜打着手电筒冒雨在村里巡逻,从路边泥沙和石子越来越多、越来越浑的水沟发现了泥石流前兆。敏锐意识到风险来临的刘名芳立即上报情况。村镇干部冒着大雨紧急行动,成功在山体滑坡前1小时将睡梦中的25户57名村民叫醒转移,村庄被摧毁,人安然无恙。

  从乡野村落,到名人古迹,再到学堂校园……广东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加速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宗祠古迹转身培育好家风。在粤东潮州,龙湖古寨许氏宗祠、“革命母亲”李梨英故居、东山镇湖岭村西泉公书院等家风文化阵地形成了地域性家风文化品牌。广东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谭萍说,妇联与文明办联合牵头,深挖岭南文化资源,将家风家训馆、名人故居、宗祠等蕴含优秀传统文化和家风家教资源优势的家风古迹创新转化,已建成省级基地22个、各级基地80多个。2024年全省实践基地接待参观、开展家风家教活动覆盖群众逾340万人次。

  ——“最美乡村”小学“树最美的人”。广东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小学坐落于“中国最美乡村”紫南村,校长关小燕说,学校秉持“崇真向善、共创美好”办学理念立德树人。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紫南村规民约,创新编写“紫小有礼”系列微课,《中华经典故事》等4个精品课入选全国中小学德育课程资源库。

  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广东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当好排头兵,必须努力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好的答卷。

  ——每一个文明风尚都“德者有得”。在韶关仁化高莲村,“文明存折”标记着乡风文明的点滴蜕变。从环境整治到孝老爱亲,从志愿服务到移风易俗,这本特殊的存折里记录着村民的善行义举,每一项文明行为都能转化为积分在“文明超市”兑换生活物资。韶关市仁化县城口镇党委书记章俊说,“行为变积分、积分换实惠”的创新模式,让5600人次自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8200余人次投身志愿服务,形成了“人人争先进、户户比积分”的文明新风尚。

  持续办好“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深圳文博会等重大活动,加快推进人文湾区建设,潮汕英歌舞等火爆海外……广东正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持续深化粤港澳三地文化合作,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文化走廊,打好文化“侨”牌,组织岭南文艺精品扬帆出海,在文化交流互鉴中加深了解、增进友谊,不断焕发中华文化、岭南文化的生命力、吸引力。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