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上汽通用汽车与国内头部智能驾驶公司Momenta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双方将在辅助驾驶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别克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旗下的首款智能豪华轿车至境L7,将成为首款搭载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的车型。
这次合作也意味着,作为最早在量产车上搭载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合资车企,上汽通用在智驾路线上将正式采用本土技术方案,而且将覆盖旗下主力品牌。“未来这套新的辅助驾驶技术的应用肯定不止于至境,后面在别克车型上也会有机会推出。凯迪拉克在明年Q1、Q2(第一、第二季度)也同样会推出基于Momenta的辅助驾驶产品。”上汽通用汽车副总经理王晨东表示。
Momenta已成为国内炙手可热的智能驾驶供应商。与上汽通用的合作是Momenta在今年4月上海车展官宣的一系列合作之一,这些合作涉及上汽智己、上汽通用旗下别克和凯迪拉克、上汽奥迪,以及丰田和本田等品牌。上个月,Momenta刚和宝马达成合作。不过,在所有合作方中,上汽由于是Momenta的投资方,其地位较为特殊。
即将搭载在至境L7上的R6飞轮大模型是Momenta最受瞩目的研发成果,该模型算法领先,基于端到端的“强化学习”大模型,能够提供包含“无断点”城市NOA、“不停车一键泊入”在内的全场景辅助驾驶功能。在签约当天,该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体验也在至境L7上进行了展示。
据Momenta首席执行官曹旭东介绍,在与上汽通用的深度合作中,泛亚(上汽通用泛亚技术中心)“老司机”们的试驾数据也导入了Momenta的数据系统,在其开发和评测系统中作为高优的评测数据进行测试,以达到更高的要求。
有别于以往“模仿学习”大模型接近于人的驾驶能力,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基于30亿公里实战里程所提炼的7000万数据,通过“强化学习”在“噩梦题库”里进行特训,最终突破了“模仿学习”局限,不止模仿人,更要超越人。通过针对性的强化学习和开发,该系统尤其强调在安全、驾驶操作的丝滑度和效率三方面的突出体验。
实际上,超越人的驾驶能力已成为智驾技术开发领域的共识。今年4月,在国内另一家头部智驾方案供应商地平线的产品发布会上,其创始人和CEO余凯曾发布过类似的观点:“AI时代,人类行为数据没有价值,99%的用户数据不值得学习。”虽然这一观点听起来十分激进,但在技术开发思路上多家头部企业已殊途同归。
对上汽通用而言,和Momenta的合作是至境品牌重要的技术背书。上海车展上,上汽通用发布了别克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7月16日,至境品牌首款首款智能豪华轿车登上发改委产品目录,随后上汽通用正式展开对该车的一系列“剧透”,除了发布官方图片及正式名称“至境L7”,该车搭载的多项核心技术也一一提前揭秘,包括逍遥架构以及首发于至境L7的“真龙”增程系统。此次与Momenta正式签约并展示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下的智驾效果,同样是至境L7的预热步骤之一。按照计划,至境L7将在今年秋季上市。
王晨东指出,上汽通用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开发经历了三个阶段:10年前,通用汽车北美总部开发的Super Cruise在凯迪拉克上率先应用,并在北美量产上路,上汽通用也在第一时间引入该技术。“那个时候从感知到功能安全、整车控制,整个系统上已经考虑得非常周全了。”王晨东介绍说,泛亚正是在凯迪拉克Super Cruise的国产项目上,积累了如何将算法、传感器的输入跟整车做更好的底盘控制、动力系统控制、转向控制融合等方面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本土开发出了第二代辅助驾驶系统——应用于别克GL8上的NOP高速领航辅助驾驶系统,“从NOP开始,控制真正是全部由我们的泛亚团队实施的。”
王晨东解释说,与Momenta的合作是上汽通用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开发能力上的再次进阶,目前在感知层和模型算法层已经得到了Momenta的支持,而泛亚团队在整车控制方面的经验和积累也融合到了此次合作中。以至境L7为开端,上汽通用旗下车型将全面搭载本土开发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颇受关注的一点是,搭载在至境L7上的智驾辅助系统拥有较高的冗余,包括由12个超声波雷达、12个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和1个激光雷达组成的传感器系统,以及制动和转向上的多重冗余。这其中,既有智驾硬件设备成本大幅下降带来的覆盖更多场景应用的可能性和设计的可能性,也有为升级至L3所预留的硬件储备。
“这些冗余都是冲着为L3准备去的。”王晨东解释称,“上个月我们在北美开了董事会,我们把整个L3的战略方向、路径和产品规划做了汇报,双方股东都非常认可。上汽通用的L3已经在路上,只不过要看国家的法规什么时候可以落地,后续我们的车型也会一步步做规划。”
汽车与出行新闻中心首席记者 关注汽车产业发展趋势、行业性事件、企业动态;全程记录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端、升温、爆发,以及每一次新技术浪潮;对自动驾驶、造车新势力、汽车行业投资、上市公司资本运作以及汽车产业政策变动进行持续性报道。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