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山西万荣祖孙三代到底是怎么回事?
时间:2023-07-19 13:05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据国家气候中心数据,6月22-23日,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的1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其中,北京自1951年南郊观象台建站以来,首次出现连续两天超过40℃的高温天气。

  国家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张芳华表示,此次华北和黄淮地区高温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主要原因有四点:

  一是受较强盛的暖气团控制,且时间较长;二是在高空高压脊控制下,天空晴朗少云,没有云层遮挡,太阳辐射增温的条件更加有利;三是刚进入夏至节气,白昼较长,太阳光照时间较长,有利于高温的出现和维持;四是当地空气湿度小,天气干燥,也有利于气温升高。

  当前,全球正经历着以变暖为显着特征的气候变化。世界气象组织发布《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最近八年是自1850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八个年份,2022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比工业化前(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1.15℃。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未来高温天数将会越来越多,极端高温值将会越来越高。”国家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说。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迎新表示,截至6月23日14时,北京市556个气象监测站中有305个测站最高气温在39℃以上,158个测站最高气温在40℃及以上。6月23日7时,北京市时隔9年再次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而中央气象台的数据显示,6月22日,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广东以及云南东部的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预计到25日,江南大部、华南等地将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强降雨过程。

  数据证明,6月北方确实比南方更热。高辉介绍,6月以来(截止到22日),全国共有183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月极值,46站突破历史极值。全国35℃高温天气主要分布在华北、华南中西部以及新疆大部等地。其中华北地区高温日数大多为6~10天,河北西部地区高温日数达到10天以上,与常年同期相比,上述地区高温日数偏多3~5天,北京、河北西南部等地偏多5天以上。

  此轮高温天气还将持续较长时间。张芳华介绍,预计6月23到24日,华北、黄淮等地将持续高温天气,在25到26日,华北、黄淮等地高温的范围和强度将有所减小,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吉林西部、黑龙江西部和南部等地将出现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可达35摄氏度至37摄氏度,而在27到30日,华北、黄淮等地还将会出现高温天气。

  张芳华提示,未来十天,京津冀、河南、山东、内蒙古等地有高温灾害中风险,用电和能源需求会加大,户外活动可能发生中暑或热射病;建议做好防暑降温、水电能源等调度和供应工作,户外活动和田间作业人员做好健康防护,并加强野外用火管控。

  为何端午假期北方比南方更热?张芳华解释,在往年6月下旬,华北、黄淮等地的最高气温平均值和南方基本相当,但从最高气温的气候极大值来看,北方大于南方。

  6月南方正处于多雨时段,也就是常说的梅雨时节,副高也还没有控制这带地区;北方地区此时往往容易受到大陆暖高压脊的控制,太阳辐射较强,干燥少雨,更容易出现极端高温天气。

  高辉表示,我国各地高温集中时段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对华北地区来说,通常雨季前的6月至7月初更容易出现高温天气,连续数天的高温在6月也比较常见,这段时间主要是干热型高温为主,表现为气温高湿度小。

  进入7月后期,随着副高北跳和夏季风往北推进,水汽输送和大气湿度增加,云量也会增多,会出现闷热天气,也就是湿热型高温。“就最高气温而言,前一时段气温最高值通常高于后一时段。但也需要说明的是,人体体感温度不仅和气温有关,还受到湿度影响,往往这种湿热型高温会加重人体体感温度。”

  此轮北方地区的极端高温过程与厄尔尼诺现象是否有关系?高辉认为,目前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但初夏时段北方高温的影响因子复杂,不能简单归咎为厄尔尼诺影响。比如2022年6月中下旬,北方地区高温更为极端,但2022年是拉尼娜年份。

  我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着区,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1901年以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升温速率为每10年0.16℃;1971年以来则达到每10年0.34℃。最近10年,我国平均气温已较常年值高出0.81℃。

  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1961年以来,我国区域高温热浪事件发生次数明显增加,近10年增速达到1.4次/10年。例如,2022年6月13日至8月30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过程,共持续79天,为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有361个国家气象站(占全国总站数14.9%)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历史极值。35℃以上覆盖1692站(占全国总站数70%),为1961年以来历史第2多;37℃以上覆盖1445站(占全国总站数60%),为1961年以来最多。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