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解放战争中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被俘逃跑被处决的国民党军将领
时间:2023-11-25 14:14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1947年3月,蒋介石下令对陕北与山东两个规模最大的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其中山东解放区则是重点中的重点。

  因为山东往上直连华北,往西面向中原,往南剑指华东,成为插入以国民党统治区的一个钉子,也成为蒋介石的眼中钉与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此时镇守山东解放区的是华东野战军,由粟裕的华中野战军与陈毅的山东野战军刚刚合并组建没多久,由陈毅任司令员,粟裕任副司令员。

  到了5月份的时候,在蒋介石亲自前往徐州坐镇之下,以陆军总司令顾祝同为主帅的国民党集团军,大肆向山东发起地毯式推进与军事进攻。

  鉴于这种情况,为了避敌锋芒,陈毅命令鲁南华东野战军机关向渤海军区方向战略转移,随同机关人员撤离的,还有前段时间被俘的一批国民党军官。

  正当大家准备渡过小清河时,上空突然传来的飞机的轰鸣声,人们知道,这是国民党的轰炸机飞过来了,便纷纷寻找隐蔽处卧倒。

  就在这波轰炸结束之后,负责押送国民党被俘军官的华野战士,却发现俘虏中少了一个最为重要的人物,就是国民党第42集团军总司令郝鹏举,这可是被我军俘虏的国民党军队中的最高级别的将领。

  华东军区政治部秘书长王少庸听闻后,连忙带着人员向郝鹏举可能逃跑的方向去追赶,没多久,他们便发现郝鹏举仓皇逃窜的身影。

  这时,王少庸不得不快速评估并做出决断,如果继续往前追,保不准人没有追上,他和战友们可能会遭遇到了尾随的国民党军队;如何避免郝鹏举重新跑回国民党军队一方,唯一的办法就只有举枪将其击毙。

  打定主意之后,王少庸便果断下令士兵开枪,随着几声枪响,郝鹏举的身影在踉跄中扑倒在地上,成为解放战争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俘后逃跑而被处决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郝鹏举虽说是国民党的集团军总司令,是妥妥的高级将领,身份显赫,但是,他却是一个极富争议的人物,不但没有任何辉煌的战绩,而且还是连国民党内部都深为不齿的背信弃义之人,被大家耻笑为“当代吕布,三姓家奴”。

  为何没有战绩,又名声极差的郝鹏举,会坐上国民党第42集团军总司令的高位,成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他又为何名声不佳呢?

  郝鹏举是河南灵宝人,1903年出生,家庭条件在当地还算不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自幼就非常聪明,而且特别善于审时度势,为人处事八面玲珑。

  他在读书上还是下了不少的功夫,十四五岁时便考入了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家人对他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希望师范毕业之后,能回到家乡当个教师,每月能有10块大洋的薪水,可以过上个不错的小日子。

  在就读师范的时候,同龄的年轻人,在中国当年国势动荡、民不聊生的时局下,许多人都有着报国救民之志。

  郝鹏举也有自己的志向,不过,于国于民都没有任何关系,他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己趁此乱世,成为一个有权有势之人,能够光宗耀祖,成为一代枭雄。

  正是带着这种想法,师范毕业后,他并没有回到老家当一名教师,而是同当时的许多年轻人一样,选择了投军。

  1920年时,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北洋政府时期,所谓的民国政府实际上却掌握在北洋军阀手中,而全国各地则被旧军阀势力分割统治,是最为混乱的军阀时代。

  以于郝鹏举来说,他可以选择的军阀还是挺多的,当时在中原一带,既有北洋直系,也有晋系阎锡山,还有西北军的冯玉祥,可他却选择了冯玉祥的部队。

  郝鹏举之所以投靠冯玉祥,并不是因为冯玉祥的部队有什么更先进的理念,而是他听说冯玉祥因为自身文化程度不高,特别重视文化人,自己大小也是个师范毕业生,前往冯玉祥部队更容易受重用。

  5年之后,到了1925年,郝鹏举的职务已经是西北军干部学校的大队长,此时的郝鹏举才不过22岁,真可谓年轻有为,风光无限。

  非常器重他的冯玉祥,不仅给了他很高的职位,而且还把他当成年轻军事将领中的重点培养对象,将他送到了苏联军校学习炮兵指挥。

  身在苏联的郝鹏举听闻这一消息,心中大为着急,按照他的设想,冯玉祥率西北军在五原誓师之后,国民党政府必定会对西北军的誓师将领加官晋爵,说不定还会有大量的金条或大洋犒赏,这种大好机会,一旦错失,将失不再来。

  心中发痒的郝鹏举,也曾请示过冯玉祥,得到了回复,却是让在苏联学成之后再回国,五原誓师他不需要参加。

  郝鹏举心中大为失落,想来想去,他还是决定不能错过这么好的机会,竟私自离开了苏联,返回到西北军中。

  冯玉祥得知情况之后,少不得把郝鹏举一顿训斥,但事已至此,他也并没有过度责罚他,只是,通过此事,阅人无数的冯玉祥自然知道郝鹏举此举的真正目的,就是想搭上这趟便车,想着能趁此获得升官发财的机会,投机的心理显露无遗。

  对于冯玉祥来说,他五原誓师投蒋,并非心甘情愿,只是虚与委蛇罢了,但通过此事,让他看清楚了郝鹏举的人品,是一个极其投机与钻营之人,自此,便不再加以重用。

  郝鹏举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五原誓师之后,他并未得到预想的升官发财的机会,西北军还是那个西北军,只不过名义上成了南方国民政府的军队而已。

  时间转眼又过了4年,到了1930年,冯玉祥与阎锡山非常清楚,通过两次北伐战争,打败了推翻了北洋军阀,打败了奉系张作霖,接着又收编了几十万东北军的蒋介石,下一步,肯定会对他们两人动手。

  与其被动挨打,倒不如主动出击,再加上冯阎二人处于同样的局面,自然就联起手来,共同对付蒋介石,于是,蒋冯阎之间的中原大战正式爆发。

  随着冯玉祥与阎锡山的不断败退,善于寻找机会的郝鹏举自然看得出来,继续跟着冯玉祥已经没有了前途与出路,于是便萌生了投靠蒋介石的想法。

  于是,他便利用善钻营的优势,在西北军中大量拉拢河南籍将领,共同倒戈,瞬间站到了冯玉祥的对立面,成了西北军的叛将。

  论军事能力,他虽然去苏联学习过,但是半途而废,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另外,在国民党的军队中,大量的黄埔军校的毕业生还没有得到重用,更何况非黄埔系出身的郝鹏举。

  最终,郝鹏举也只是被安排到第一战区司令胡宗南手下当了个中校副官的低职,这个结果让郝鹏举极为失落,但他并没有放弃。

  既然蒋介石那儿不重视他,就只能从胡宗南这边找突破口,可胡宗南对于他这个从西北军倒戈过来的,本身从人品上就看不起他,又怎么可能提拔重用。

  按此情况,郝鹏举本可以在胡宗南手下悠悠闲闲地过着个小军官的日子,可能是闲则生事,他与一个军官妻子私通的事被人发现,直接告到了胡宗南那儿。

  被关押之后,郝鹏举是害怕的,因为此事可大可小,若真往大了走,说不定会判他个死罪,不要说官位不保,连小命都要赔进去。

  如在他无论是在西北军,还是来到胡宗南这儿,通过自己的钻营,着实积累了不少的钱财,如今这个局面,正是用钱买命的时候,于是,他便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买通看押他的人,然后逃了出去。

  1940年,在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三年之后,在国民党政府中已经失势的汪精卫,转而投入了日本,打着所谓曲线救国的名义,成立了南京伪政府。

  而从国民党军队中逃出来的郝鹏举,他并不安心隐姓埋名过着平淡的日子,当他得知汪精卫的汉奸伪政府成立之后,便给汪精卫写了封自荐信。

  至于汪精卫是否认识或知道郝鹏举,这点并不重要。至少,郝鹏举的个人履历还算是较为丰富的,至少在东北军待过10年,在胡宗南手下多少也是个中校军衔,对于无人愿意投奔的汪伪政府,郝鹏举就成了不容小视的人才。

  汪精卫把郝鹏举招至麾下之后,可以说是直接当成了顶级人才来使用,不仅给了中将的军衔,而且,还任命为汪精卫亲自创办的中央陆军将校训练团教育长。

  1944年,汪精卫以徐州为中心成立非常重要的淮海省时,郝鹏举被委任为淮海省省长兼保安司令,麾下拥有4个军7万多人的兵力,可以说是汪伪政府中极为重要的军事力量。

  1945年日本全面投降之后,早就盯上了郝鹏举这支军事力量的蒋介石,并没有把他当成汉奸处理,而是进行了招抚,重新又把郝鹏飞纳入国民党旗下。

  从西北军倒戈时,由于他手中的牌并不多,自身的价值自然也就不高,蒋介石只给了他一个中校副官的职务。

  1945年底,郝鹏举被收编之后没多久,便被蒋介石派到了山东战场,他所对阵的正是陈毅元帅所领导的山东野战军。

  由于郝鹏举所部在国民党内部属于典型的杂牌部队,又是收编的伪军,自然就被当成了炮灰,安排到了与山东野战军对阵的最前线。

  初始,郝鹏举虽然委屈与不甘,倒也没有多想,可是随着自己的部队战损不断增加,而且眼看着国民党其他部队在与山东野战军的战斗中损兵折将,便开始动了其他心思。

  他知道,以他的这个部队,真正与山东野战军打起来,如果没有其他国民党军队的协同与支持,是绝无胜算的。

  恰在此时,陈毅将山东野中军中郝鹏举的一位同窗派了过去,劝他不要做国民党军队的炮灰,让他率军起义。

  可是,随着蒋介石不断增派前往山东解放区的兵力,郝鹏举心中又开始了权衡利弊,他觉得接下来的战斗,国民党必胜,这样的话,还是重新投靠蒋介石更为安全。

  于是,他再一次派人联络国民党方面,刚公开宣布背叛国民党的郝鹏举,又再次倒戈,重回国民党的怀抱。

  可是,这种三番五次,出尔反尔、背信弃义的行为,无论是蒋介石本人,还是负责淮海战区的顾祝同,对于郝鹏举都不再有任何的信任,只有利用。

  那就是继续利用郝鹏举部当炮灰,果然,在随后的战役中,郝鹏举不得不继续率领所部冲在最前面,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被我军予以全部歼灭,郝鹏举成了俘虏,并随后死在逃跑的途中。

  他的志向与国与民都无关,只关系到个人的利益,郝鹏举首先是一个极为自私的人,他为了私利可以不择手段、不顾是非,这既让他能够在没有战绩、没有能力的情况下,只靠钻营与投机取巧,也能混到风生水起,甚至成为一个集团军的司令官。

  但是,也正是因为他没有是非观,让他可以三番五次的背叛,成为被人耻笑的三姓家奴,甚至不惜为了个人利益,而甘当汪伪政府的汉奸。

  纵观郝鹏举一生,他平庸、自私、无德,无论做人做事,都极为失败,最终死在被俘后逃走的路上,也是死有余辜。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