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研判CXO行业的景气度
时间:2023-07-22 13:42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CXO行业是卖铲子的人,制药企业是挖黄金的人。铲子的销量取决于掘金者挖黄金的欲望,这部分欲望用什么指标去跟踪,对衡量CXO行业景气度是个十分重要的命题。

  抛开部分研究院的订单,CXO行业的订单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大药企的研发投入和小药企融资额(小药企的融资基本都是用来研发的),其中大药企研发投入取决于他们销售收入和研发投入比例(有些药企是按照绝对金额来的,比如恒瑞、百济神州)。大小药企的研发投入*CXO渗透率=CXO行业市场空间。

  所以我们要跟踪的主要有三个参数:大型创新药企研发费用(可能与新药研发的IRR回报率有关)、CXO的渗透率、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额。

  根据IQVIA数据,大型药企研发费用从13年开始基本都是逐年增长,2020年和2021年增长比例和增长绝对值都是最快的,同时这两年投融资额也增长最快,CXO相当于是吃满了研发资金增长的buff。

  大型药企研发费用极少会下滑,近十年除了2015年下滑过一次外(当年美国经济增长有所停滞,3月CPI为负),其他年份都是正增长。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因为创新药生命周期很有限,不保持高研发投入的话未来收入一定会下滑,另一方面是投资机构对企业的压力,机构很看重药企的研发投入。下面这张图很形象说明企业为什么要持续投入研发,要保持持续的增长,就必须要有越来越密集的研发管线。

  有人说大型创新药企研发费用可能与新药研发的IRR回报率有关,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从2014年开始,大型创新药企研发投入回报率IRR其实是逐年下降的,2020年和2021年的研发投入回报率的大幅上升得益于新冠相关药物研发,但在2022年就立马又显出原形,回落至1.2%。

  回报率持续下滑是双重因素迭加所产生的结果,一方面新药平均巅峰销售额滑坡,另一方面研发成本不断攀升,整个医药行业越来越卷。平均巅峰销售额下滑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me too卷的太狠,二是首仿药也越来越提前布局,恨不得还没上市就开始仿。

  中美两国CXO渗透率都是逐年提升的,主要原因是药企在越来越高的研发成本下,想通过外包一部分研发来降本增效。

  实际上CXO产业也确实满足了制药企业降本的需求:根据Tufts CSDD数据,有CRO参与的药品临床I-III期和NDA阶段分别可以减少26%、42%、31%和24%的耗时,平均缩短时间约31%。

  当然这种CXO介入的模式也不是完全没有风险,康弘药业的康帕西普在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上就栽了跟头,其完全符合临床试验给药方案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40%不到,很有可能是承接方出了岔子。

  对于医药外包渗透率的极限业界争议很大,有人觉得未来渗透率会达到75%,有人觉得50%就是渗透率的天花板。尽管没有统一定论,可当下唯一确定的是,新兴领域比如CGT领域的外包渗透率非常高,超过65%,未来新兴业务占比提升也会使得cxo渗透率有所提升(当下看比例还很小,所以短期影响其实比较小)。

  一般来说,刚创业的创新型公司特别需要CXO服务,因为他们只懂制定研发方向,对于开发药物的流程和如何应对法规监管是不擅长的,这部分交给CXO公司来做既省心又省力(小的创新药企基本是整个流程外包给CXO)。

  因此,投融资景气度决定了这些小公司的融资额度,融不到钱的话自然没办法烧钱做研发,CXO企业也没法接到他们的订单。投融资景气度我们可以用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额来衡量。相关数据显示,2020~2021年生物医药投融资数据暴涨,同时CXO企业订单也暴涨,股价也先于业绩暴涨。

  从2022年开始,医药投融资数据骤然下降,但CXO企业的订单量其实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例如当时泰格医药新签订单扣除新冠还有37%的增长,对泰格影响最大并不是它本身业务,而是它的投资业务,因为投融资数据不景气导致其投资业务的估值下滑的厉害。(22年泰格投资收益仅5.6亿,比21年下滑14亿,比20年下滑7亿)

  近两年,投融资数据与中美的CXO企业走势密切相关,以全球CXO龙头艾昆纬(IQV)为例。2022年1月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数据断层式下滑,IQV也跟着一路下滑;2022年6月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数据环比上升,IQV从底部开始上涨;2022年8月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数据环比由负转正,一直持续到11月,IQV先是在8月见顶,涨幅28.35%,下跌调整后10.14见底,调整后第二波涨幅38.1%

  与之类似,A股CXO指数走势在2023年2月以前与IQV的走势几乎一模一样,时间都能对上,唯一不同的是2023年5月全球投融资数据有显着回暖时,IQV走出了26%的涨幅,而A股CXO仍然在下跌,这是三年A股CRO板块第一次与IQV走势背离。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