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湿地的生态故事
时间:2024-10-27 20:01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金秋时节,兰州新区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裡,迎来了一群身姿轻盈、洁白如雪的白鷺,它们时而舒展羽翼,时而静静佇立。

  “白鷺来栖,是当地良好生态环境的印証。”兰州新区市政集团绿洲生态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公园管护站负责人王少秋说,由於白鷺对生态环境要求极高,白鷺种群数量的变化可作為地区环境监测的一项动态指标。

  顺着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芦苇丛中的木栈道进入,鸟鸣声、蛙叫声和水流声匯成了一支悦耳的交响乐。放眼望去,蜿蜒的流水穿过随风摇曳的香蒲,树林裡不时有鸟儿飞过,这裡已然成為生物多样性“天堂”。

  “我们希望把湿地还给自然,一切以保护為主。”王少秋介绍,通过广植苗木、疏浚淤泥及截污等措施,园内水体及植被生长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在这裡,野生动物们都可以安全、安心地生活,自由地活动。”王少秋说,為保护生物多样性,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种植了海棠、苹果、沙枣等食源树种,為鸟类、昆虫、小型哺乳动物提供“口粮”。

  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不少鸟类造访或安家。截至目前,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监测到的鸟类有76种,其中不乏池鷺、黑鸛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红隼、雉鸡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我们监测鸟类活动,也是在关注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见到公园管理员魏江善和张巧云时,他们正带着相机、望远镜等装备,对园区内鸟类进行採样和计数。

  “一天最少在园子裡观测三四个小时,时间久了,每种鸟都像是自己的朋友,特别熟悉。当然,也会遇到不认识的鸟类,那就得第一时间拍摄下来,回去再对照图鉴进行鉴定。”张巧云说。

  说话间,远处传来一声清脆的鸟叫。魏江善的目光在水草丛中搜寻片刻,很快就用镜头抓拍到了一隻正在香蒲丛中穿梭的小鸟。

  “这是文须雀,它在公园裡挺常见的。”魏江善指着另外一隻正在水面嬉戏的小鸟说道,“这才是我们公园裡的‘老大’。”

  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还承担着另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救助兰州新区各类野生动物。三年前,公园管理员在开展日常监测工作时,发现了一隻因為翅膀受伤而掉队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雁。工作人员帮助无法正常迁徙的灰雁在公园裡安了家,没过多久,它竟然孵化出了一隻小灰雁。这隻小灰雁日渐长大,如今成了公园裡的“团宠”。

  “我们专门开辟了一片地方,收留从各种渠道救助回来的野生动物,并定期為他们投放一些食物。”在魏江善的指引下,记者看到,一片开阔的水域旁,几间笼舍裡饲养着各种救助回来的鸟类。

  此外,工作人员还在园内安放了各式鸟巢,帮助受伤野生动物康復回归自然。截至目前,已累计救助受伤野生动物70余次。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