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援外医生骆庆明:靠视触叩听研判病情接诊患儿零死亡
时间:2023-10-27 15:24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编者按:他们既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1971年10月,广东省开始承担国家援外医疗任务,自此拉开广东援外医疗工作的序幕。52年来,广东援外医疗模式不断创新,累计向非洲赤道几内亚、冈比亚、加纳和加勒比海岛国多米尼克派遣援外医疗队共 64批936人次, 医治患者242万人次、施行各种手术6.2万人次、邀请当地医务人员来华培训5000余人次。一批又一批广东医生接续传承,以医者仁心与大爱,远赴他乡救死扶伤,以精湛的医术填补当地医疗技术空白,为受援国人民的健康事业无私奉献。在时间跨度超过半个世纪的援外医疗事业中涌现出了像韦建瑞、刘建尧、林纯莹、蔡演歆、陈伟蓉、吴德熙……这样一批先进典型。

  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10月25日开始,南都将隆重推出广东援外医生系列报道,以期全面展现这群白衣使者在异国他乡救死扶伤的故事。

  第30批援赤道几内亚中国医疗队队员、从医20多年的广东儿科专家骆庆明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为了国内的孩子们,他可以融入上千名患儿家长的微信朋友圈,随时答疑解惑。他可以笔耕不辍,将多年从业心得汇编成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儿童合理用药的科普专着。为了受援国的孩子们,他可以提前策划,编写、印制图文并茂的西班牙语版(赤几官方语言)《儿童营养健康》小册子作为小礼物,以期改善当地儿童的营养状态。

  作为广东援外医生的骆庆明,又会在儿科专业上表现强悍。在辅助检查极少的情况下,全靠视、触、叩、听来研判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案。在患儿多为疟疾、伤寒这样的烈性传染病感染者的情况下,他创下了收治患儿零死亡的纪录。

  广东省从1971年开始承担国家援外医疗任务,派遣的第一支援外医疗队就是前往赤道几内亚。至今已派出32批614人次。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是广东省目前承派的3支医疗队中在外工作时间最长、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屡获殊荣的医疗队,累计有329人次队员荣获赤几政府颁发的最高荣誉——“国家独立勋章”,其中有11批医疗队全体队员同获殊荣。

  来自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东莞市儿童医院)的骆庆明主任(现调任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就是这支有着光荣传承团队中的一员。“受我的老师,广东医科大学唐德燊教授的影响,在我还在大学学习医学基础理论阶段,我就有了这样的想法。”骆庆明提及的唐德燊教授,是第16批援赤道几内亚中国医疗队队员,于1992-1994年期间,在赤道几内亚以精湛的医技,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受援国人民的称赞。

  2018年7月,在得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下发了由东莞市卫生健康局组建第30批援赤道几内亚中国医疗队的通知后,他在做通家人思想工作后第一时间报名,终于得偿夙愿成为援外医疗队的一员。在广东省组织的集中培训中,已经45岁的他,系统接受了西班牙语、外交政策法规、援外纪律和非洲常见传染病诊治等的学习。人到中年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语言,而且还需要掌握许多非常复杂的医学专业术语,其难度可想而知。但他硬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圆满完成了培训。

  在认真学习西班牙语的同时,儿科医生特有的心思缜密,让他提前策划、准备起了送一份怎样的特殊礼物给受援国的孩子们。结合儿科专业知识,结合地处非洲地区常见的儿童营养问题,他结合儿童各个成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特殊时期的喂养、身高管理等知识,组织了儿科、翻译、西班牙语老师共同编写了图文并茂的《儿童营养健康(汉语西班牙语对照)》,顺利出版后赠送给赤几的孩子,获得受援国总理奥巴马颁发的表扬信。

  来到赤道几内亚的第三天,骆庆明就和第30批援赤几医疗队员们走上工作岗位。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医疗资源较为匮乏,特殊的热带地区气候条件又让疟疾、伤寒、登革热等传染病恣意流行。

  如此背景下,中国援外医生所接受的专业医学教育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成了最坚强的工作倚仗。在极少辅助检查的帮助下,他每天都会仔细观察接治患儿的病情变化,全靠临床实践中得来的宝贵经验来开展工作。

  没有生化、影像检查的辅助,他就靠视、触、叩、听来研判病情进展,发现端倪即刻调整治疗方案。在援外的近20个月里,骆庆明完成了562人次门诊和3128人次住院诊疗量。在大部分患儿为疟疾、伤寒这类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情况下,他所接诊的患儿无一例外死亡。

  抵达赤道几内亚驻点工作后不久,骆庆明就接诊了一名连续呕吐、腹泻3天,意识模糊、四肢冰冷、嘴唇发绀的患儿。孩子的母亲近乎绝望地恳求着骆庆明尽快施救,说孩子是家中唯一的希望。从事儿科工作20多年的骆庆明何尝不知道每一个孩子对于家庭的重要性。

  结合病史、症状,他很快判断出了孩子是“急性肠胃炎、重度脱水”,必须立即抢救。如果是在国内,一般需要做辅助检查,根据结果来调整治疗方案。但在受援国,这根本无法做到,只能仰仗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储备。经过骆庆明和队友们一天一夜的救治,孩子苏醒过来了,当地护士对中国医生竖起了大拇指,但细腻的骆庆明却发现孩子妈妈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仔细询问,才知道这位母亲已经没钱治疗了,准备让孩子出院回家。刚刚度过危险期的小家伙肯定还需要接受后续治疗观察。骆庆明和中国援外医生们是无论如何都不忍心看到一个如此有救治希望的孩子因贫困而放弃治疗的。

  “钱的问题你不用担心,我们中国医生帮你。”骆庆明和翻译拿出自己的钱给她交了医药费,直至住院7天后孩子痊愈。类似的故事,在第30批援赤几医疗队中经常发生,在时间跨度长达52年的援赤道几内亚30多支医疗队中也是常态。

  骆庆明和第30批医疗队还将颇具中国特色的义诊工作带到了受援国,先后组织3次农村义诊,帮助数百民众,受到当地群众和医务人员的好评。援外期间,他多次给困难儿童捐款,还经常给孩子们送食物。在孩子们的心中,这位中国医生既是好医生,也是好朋友。

  中国医生特有的临床和科研相结合的特点,在骆庆明身上也得到良好体现。在援非结束后,他结合临床实践和经典文献指南,撰写综述论文《儿童疟疾诊治进展》,将论文写在了援外征程中。同时,也为医务人员诊治儿童疟疾提供参考。

  针对受援国医疗卫生基础薄弱,孕产妇死亡率、高危妊娠率、围产儿死亡率高的实际情况,骆庆明组织队员开展《赤道几内亚围产期母婴安全管理模式建立的研究》课题,通过收集新生儿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并发症及生长发育等资料,对当地医生提出指导性意见,建立规范的产检本,指导孕妇按规范产前检查,大大提升了当地围产期母婴安全水平。

  医疗队在巴塔医院、马拉博医院推广新的治疗项目——胎心监护,监测胎儿宫内状况。在国家和广东卫健委的支持下,医疗队向当地医院捐赠向医院妇产科及儿科捐赠胎心多普勒、新生儿复苏台、新生儿血氧监护仪、接生包、胎儿吸引器及产钳等一批医疗设备器械,还制作胎心监护的西班牙语课件培训当地医务人员。共完成胎心监护1116人次,发现异常胎监131例,及时干预并有效减少了101例新生儿发展为轻度或重度窒息等不良后果

  在援外工作的最后一天,骆庆明早早来到病房,认认真真检查每个孩子,逐一告诉家长注意事项。在每份病历上,都详细记录查房情况,唯恐有疏漏,最后郑重地签上他的西班牙语名字——Lucas。

  “查房结束后,我给每个孩子送上一小包饼干,告诉他们我很快就要回国了,祝愿他们健康成长。孩子们都很舍不得,纷纷与我拥抱合影,灿烂的笑容瞬间定格成永恒。我永远忘不了这次查房,和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

  骆庆明也跟赤道几内亚的同事们一一道别,把自己用过的白大衣、听诊器、圆珠笔等等都送给他们,还带来饼干、糖果、饮料等食品和大家一起分享。

  让骆庆明感觉奇怪的是,当地同事Marta医生迟迟没有出现。原来赶来道别的她遭遇了车祸,骆庆明结束当天工作后立即前往看望Marta。

  “我告诉她,中国有一句古语,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以后您和您的家庭一定会很有福气”。Marta连连点头大笑,随后,双手递给我一本金灿灿的笔记本,饱含深情地说,“这是我送给您的礼物,您可以记录下在赤道几内亚的生活,也可以用来学习西班牙语,只要看到笔记本,您就会想起和我们在一起的日子。”

  援非结束后,他出版了一本32万字的《明月他乡——我的医疗援非之旅》。以写实的笔法记录了由东莞派出的第30批援赤道几内亚中国医疗队开展援外工作近20个月的历程。书籍出版后,他先后在医院、大学、中学、市图书馆、工人文化宫等地举办了10场分享会,受众近万人次,他以真挚的情感、生动的语言,用亲身经历讲述广东医生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成功实践。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