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内蒙古通辽市创新举措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综述
时间:2024-04-18 19:38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年初以来,内蒙古通辽市严格按照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系统研究“前沿距离法”原理方法,以企业和群众满意为导向,“反弹琵琶”驱动营商环境指标迭代升级,赋能打造“通达辽阔、近悦远来”城市品牌。特别是2023年,立足于创先争优,紧紧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群众全生命周期服务和市委政府整体统筹调度,市旗两级全年培育创新亮点236项,其中有88项达到自治区前列水平。

  自2021年全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暨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会召开,通辽市围绕优化营商环境连续开展百日攻坚行动、“攻坚年”行动等,以一系列创新活力的务实举措全力把优质营商、精致服务做到企业和群众的心坎里,把通辽变成一方投资兴业的沃土,把聚商气拢人气的良好环境营造起来,让企业发财、地方发展、百姓受益。

  如今,行走在通辽大地,处处变化满目,新的场景跃然眼前:工地上塔吊摇臂繁忙作业,运输车辆往来穿梭;过去一项手续跑N个部门,现在“拿地即开工”“验收即拿证”……

  “太快了!我们从拿地到开工真正做到了‘零时差’。”内蒙古北方铝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高端铝板带箔项目负责人李天兵感叹道。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全市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全市优化营商环境调度会、拉练观摩现场会等,对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争优工作系统部署、顶格推进。出台《通辽市优化营商环境争优年行动方案》,配套制定《重点任务清单》《问题清单》,梳理形成376项工作任务、243项具体问题,逐个地区部门下达任务书、签定军令状。

  制定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闭环管理实施意见》。目前,市旗两级共制发提醒单1027件次、催办单384件次、督办单148件次,强力攻坚解决实际问题少、行动慢等难题,一批企业群众反映的新官不理旧账、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等“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通辽产业特色鲜明、风光资源富集、区位优势突出、营商环境良好,蒙东(通辽)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机遇无限、大有可为。”在年初召开的蒙东(通辽)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座谈会和国家大基地风场项目建设推进会上,山东龙马控股集团董事长樊宪国“反客为主”,以“东家”的身份向与会企业家这样推介通辽。

  龙马项目落户通辽三年多,投资从100亿元扩大到336亿元,“当家人”樊宪国亲身感知了通辽在支持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力度和温度——

  市、区两级主要领导高频次考察调研,统筹调度、安排全市的资源和要素,解决最重要的风资源、土地、能耗等关键问题;组建工作专班,派出项目管家,找准企业痛点、需求,提供保姆式、一站式、亲人式服务;通过顶格洽谈、专班推进等一系列硬核举措推动龙马项目落地开工……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市委、市政府突出举措创新、政企联动,全力促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责任压实、全域融合。

  开展“亮晒比评”系列活动,市旗两级先后举办7场新闻发布会,23个市级牵头部门、9个旗县市区向社会公开亮诺1100多项。在市政府网站设立“晒单”平台,指标牵头部门定期通报工作情况。

  通过召开季度大会、举办营商环境拉练对比各地各部门工作成效,有效推动亮点复制推广、弱项及时跟上。采取三方机构专项调查、市级部门评判、市场主体调查等方式,对各地各部门任务进展进行评测,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优。大力开展市级全范围、部门全行业、旗县全领域“三级拉练全覆盖”活动,进一步营造起互促互进、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日前,由环球时报社主办的2023国际化营商环境创新发展论坛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通辽市获评“2023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城市”。

  将流程再造至最优,将效率提到最高,让更多项目早落地早开花,为企业和办事群众提供最大便利……通辽市突出前瞻引领,经验复用,持续加强全领域精准服务和政策集成创新。

  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方面,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工作理念,着力在规范、精减、提速上下功夫,通过打造极简审批流程、极优要素保障、极准监管模式、极致跟踪服务,全方位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质效。在全区率先推行“三个阶段”施工许可申办模式,实现工程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和公共设施接入服务全流程线上办理;试点推行“两端”会商机制和“亲清半月谈”企业家诉求直达机制,让企业遇到的困难直达旗县委书记;推行水气暖“零跑腿、零审批、零材料”的“三零”报装服务;在全区首创“一压三降”政府采购新模式,切实降低政府采购制度性交易成本;全区率先推行“1+X”评标专家异地随机抽取,有效解决评标“小圈子”“熟面孔”问题。

  聚焦群众全领域需求方面,坚持民呼我为、民需我行、接件必办、接诉即办,从细节入手、向堵点开刀,用政府的用心努力赢得群众的满意认可。在全区首创不动产抵押权注销登记、预购商品房抵押预告注销登记智能“秒批”;在全区率先完成公积金业务系统与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推行公积金贷款“不见面办理”;在全区率先推行政务服务“无感续证”服务模式;12345热线报警服务台一体化平台在全区率先完成对接并投入运行,12345便民热线效率持续提升。

  聚焦政府全链条职责重塑方面,坚持把重塑工作机制作为重塑营商环境的重要前提,通过顶格推进传导压力,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先后召开动员会、调度会进行跟进调度,签订责任书,实行任务台账化、责任具体化、工作项目化;通过“三单一函”增强动力,以“提醒单”“催办单”“督办单”进行全过程质效把控,对推动工作不力的问题单位向纪检监察机关发送“移交函”,推动各级干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劲头抓好落实;通过“亮晒比评”激发活力,在全市开展“亮承诺、晒进展、比成效、评实绩”活动,让事权部门主动走出“舒适区”,以精耕细作提升工作水准;通过条块联动凝聚合力,坚持全市一盘棋,实行“1+9”和“1带9”模式,有效推动条线工作整体提升。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在15日举行的2024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商运核电机组共55台,总装机容量5703万千瓦,仅次于美国、法国,位居全球第三;在建及已核准核电机组38台,总装机容量4480万千瓦。

  最近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在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张冲就会发一个朋友圈。出于对新发现的严谨,团队决定与突变印记领域资深学者、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教授Steven G. Rozen联系,进一步扩大合作。

  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我国深海探测将以“梦想”号为重要平台,构建深海地质地球物理探测和钻探技术装备体系,为人类认识、保护、开发海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创造一个超大深冷“冰箱”,提供20K(开尔文,20K即零下253摄氏度)以下甚至2K(零下271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并保证百瓦级到万瓦级连续稳定工作——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凭借这一能力,被称作“超级低温工厂”。

  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在前期光热电探测器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在具有长波红外吸收能力的柔性聚酰亚胺衬底上构建了碲基热电异质结薄膜,制备出可集成、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

  4月13日至14日,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沿。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